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江西吉安桐木冈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2月12日-2025年2月18日(5个工作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电话兼传真:******
通讯地址:吉安市吉州区大桥西路23号(343000)
项目名称 | 江西吉安桐木冈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
建设地点 | 桐木冈变电站位于吉安市吉安县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华大道和深圳大道之间,南山大道西侧;输电线路位于吉安市吉安县井冈山经济开发区境内;永和变电站位于吉安市吉安县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S314省道旁。 |
建设单位 | |
环评机构 | ******有限公司 |
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单位提供) | (1) 110kV桐木冈变电站新建工程 110kV桐木冈变电站新建工程主变规模1×63MVA,无功补偿1×(4+6)Mvar,110kV出线4回,户外HGIS布置,主变户外布置,围墙内面积4131m2。 (2) 新建110kV永和至桐木冈线路工程 线路起点为220kV永和变,终点为110kV桐木冈变。新建架空线路路径长3.7km,其中双回路段0.4km(与110kV和新线改接进桐木冈变线路同塔双回架设),单回路段3.2km。全线新建杆塔17基,其中单回塔13基,双回塔4基。导线采用2×JL3/G1A-240/30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 (3) 110kV永火线π入桐木冈变线路工程 ①永和侧起点为原110kV永火线23#塔大号侧,终点为110kV桐木冈变。②火炬侧起点为原110kV永火线26#塔小号侧,终点为110kV桐木冈变。新建架空线路路径长0.85km,其中双回路段0.8km,单回路段0.05km。全线新建杆塔8基,其中单回塔2基,双回塔6基。新建线路导线采用2×JL3/G1A-240/30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 (4) 110kV和新线改接进桐木冈变线路工程 线路起点为原110kV和新线26#塔小号侧,终点为110kV桐木冈变。新建架空线路路径长1.3km,其中双回路段0.4km(与110kV永和至桐木冈线路同塔双回架设),单回路段0.9km,全线新建单回塔6基。导线采用2×JL3/G1A-240/30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 (5)配套间隔扩建工程 220kV永和变利用原110kV和新线间隔(原和新线退出运行),间隔内设备全部更换。 (6)拆除工程 拆除原110kV永火线24#-25#段,其中架空线路长度0.07km,塔基2基;拆除原110kV和新线火线1#-25#段,其中架空线路长度4.5km,塔基25基。 |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提供) | / |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建设单位提供) |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避免夜间施工;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洗车用水、喷洒降尘或配制混凝土;对施工人员加强宣传教育,严禁随意排放废水;站址施工生活污水依托站内现有化粪池处理;施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及时委托环卫部门清运。(2)在下阶段设计和建设中,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充分重视和认真实施相关环保措施。(3)在下阶段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随时听取及收集公众对本项工程建设的意见,充分理解公众对电磁环境影响的担心,及时进行科学宣传和客观解释,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各类公众意见,避免有关纠纷事件的发生。(4)在项目实施中应加强项目环境管理,定期对施工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5)加强对电磁辐射设备的运行管理,保证各指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6)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自主验收,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单位提供)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项目施工时会造成局部地段的水土流失;施工临时占地、塔基施工等对局部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施工机械产生噪声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施工扬尘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塔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对项目附近环境产生影响;塔基建设及拆除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对项目附近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等。 施工期采取塔型改进、基础优化、基面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优化施工场地布置、控制施工作业范围、表土保存、植被恢复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建筑拆除等施工面集中且有条件的地方宜采取洒水、喷淋等有效降尘措施;采取裸露地面苫盖密目网、运输车辆限速、封闭、离开施工场地前先冲水等;施工车辆减速慢行、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等施工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原有设施处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分别堆放,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拆除的导线交由建设单位回收处理。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等。 1.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①选用低电磁干扰的主变压器,做好变电站电磁防护与屏蔽措施;②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与加强宣传,输电************居民有关高压输电线路和环保知识的宣传工作;③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④开展运营期电磁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切实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影响。 2.噪声防治措施 ①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电气设备,牢固各接头等;选用低噪声变压器,主变基础安装减振垫衬;②加强变电站、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定期对站址厂界噪声及线路沿线声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变电站 ①变电站开挖基坑尽量避开雨季,对临时堆土、堆渣采取围栏遮盖措施。②变电站应做好站址周边植被复垦工作。③统筹规划施工布置,减少施工临时占地。④运输车辆应进行封闭,离开施工场地前先冲水,限制施工场地车速,场内定时洒水,尽量避免扬尘二次污染。 (2)输电线路 ①加强线路塔基处植被的抚育和管护;②在线路维护和检修中仅对影响安全运行的树木进行削枝,不进行砍伐;③巡视线路时尽量利用现有山间道路,植被茂盛地区可以采用无人机等智能巡线技术;④加强用火管理,在线路巡视时应避免带入火种,以免引发火灾,破坏植被。在线路巡视时应避免带入外来物种。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建设单位提供) | / |